2022-01-14 16:20:05 来源: 大众网
近日
第118期山东好人每周之星评选活动启动
菏泽人4入围
分别是:
何永运入围助人为乐之星评选
王敬新入围见义勇为之星评选
李德成入围诚实守信之星评选
刘艳梅入围孝老爱亲之星评选
据悉,为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根据省委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实施意见》(鲁办发[2012]6号)精神,经研究决定,分别在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五个方面,在全省广泛开展“山东好人——每周之星”推荐评选活动。
“山东好人”候选人每月5日公示,接受群众投票,当月22日结束。网络投票每个IP地址每天限投1次,每次限投4个候选人。结合网上投票和专家评议结果,每周从候选人中推出一名“山东好人之星”,并在网上公布,其他候选人均为当月“山东好人”。
何永运:奉献精神,永不褪色
何永运,男,1982年4月出生,菏泽市牡丹区南城街道办事处综合执法办公室扬尘办主任,曾获得“2016-2017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铜奖”“捐献造血干细胞荣誉证书”等荣誉。
他乐于助人、无私奉献,20年来坚持无偿献血不间断,并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坚定地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用一个个善举温暖感动着身边的人。
大爱无疆,生命永续
何永运,以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大爱之举,延续了一位身患白血病患者的生命,彰显了敢于担当、心有大爱、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
何永运于2015年志愿加入中华骨髓库。时隔六年,2021年9月,他接到牡丹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通知,他的造血干细胞与一名白血病患者初次配型成功,询问他是否愿意捐献。在征得家人同意后,他正式在捐献同意书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在紧张的工作间隙,何永运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高分辨采样配型复核,在体检合格后,于11月19日前往中国人民解放军九六0医院(济南)进行造血干细胞捐献。他说:“中华骨髓库中的配型成功概率仅有几十万分之一甚至百万分之一,能够帮助到受捐者,这是我们的缘分,更是一名捐献志愿者、一名基层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虽然我不知道受捐人是谁,长啥样,甚至不知道他的年龄、性别,但我知道我的血从此在另一个生命里流淌。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小事,但可以挽救一个人的生命,可以给一个家庭带来希望。”
何永运入院后,开始接种干细胞动员针,将骨髓内的部分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内,干细胞在外周血的足够后便可以开始采集。在接种动员剂的第二天,何永运出现了头痛和腰痛的身体反应,他感到很紧张,在和医生沟通后得知这是正常的反应,他便放下心来,积极配合医院观察。经过一周的观察等待,何永运各项体征一切正常,可以捐献造血干细胞。11月24日上午8时10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九六0医院进行采集,经过4个多小时的采集,何永运成功捐献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为素未谋面的患者送去了生命的火种。
捐献完成后,何永运成为牡丹区第10例、菏泽市第61例、山东省第1065例、全国第12346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何永运志愿捐献的行为不仅为重症患者送去了宝贵的希望,也传递了无私奉献的爱心。谈及这次难忘的经历,他说:“病魔无情,人间有爱。希望我微不足道的一点爱心,能让世界少一些被病痛折磨的呻吟,让死亡线上的生命能够获得新生,让阳光下多一些奔跑的身影。希望通过这次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能够让更多人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期待更多人加入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行列中,多一个人加入,就多一份希望。”
何永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会精神,他奋不顾身挽救他人生命的大爱情怀,是生命的接力和爱心的传递,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更是我们全社会学习的榜样。
无偿献血,你我同行
20年来,何永运累计献血30余次,捐献血小板10余次,并积极参加各项公益活动。在平凡的人生中,传承和发扬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用自己的行动带动更多人参与到公益当中来,进一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次偶然的机会,何永运获悉菏泽市血小板比较紧缺,而补充血小板是挽救因血小板过少导致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的重要手段,紧急情况下可以给患者带去“生命的希望”。何永运便去捐献血小板,并定期进行“单采血小板”,几年来累计捐献血小板10余次。
自从2001年第一次献血至今已有20个年头,在这不长也不短的时间里,让何永运铭记在心的一次献血经历还是2001年第一次献血,当时单位组织无偿献血,可能是宣传不到位,响应者不多。看到这种情况,作为年轻人何永运感觉责无旁贷,第一个报名参加,从此以后就养成了习惯,每年至少无偿献血一次,不知不觉就坚持了20年。20年的献血经历,使何永运深深地体会到,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影响带动周边的人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是他的终极目标。“无偿献血任重道远,从我做起,也邀请大家一同加入,共献爱心,去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敬老扶幼,爱撒乡邻
莫道桑榆晚,人间重暖情。何永运总说,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敬老爱老是本分。一次,在下班途中,看到路边有两位老人在路边愁眉不展地徘徊,何永运便走上前去询问。询问得知,两位老人刚看完病准备回家,发现钱包被偷了,他便带两位老人吃饭,并将他们平安送回家。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他乐于助人、无私奉献,默默无闻地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助之手,把与人为善、帮助他人当做一种人生乐事,用一个个善举温暖感动着身边的人,用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诠释了奉献与爱的真谛,汇聚起了成风化人的文明力量。
此外,何永运经常为留守儿童和贫困家庭的孩子捐款捐物,为他们送去书包、图书、文具等日常用品和学习用品,详细了解贫困留守儿童身体、生活、学习情况及存在的困难。聆听孩子们的心声,用爱滋润孩子们幼小的心灵,鼓励孩子们要正视困难,磨炼意志,始终保持勤奋拼搏的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质,树立信心,努力奋斗,将来成人成才,用知识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何永运的善行义举,充分体现了他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高尚道德情操,彰显了一名基层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生动诠释了“想在先、干在前、勇拼搏、甘奉献”的新时代基层工作者风采。何永运表示,将继续立足本职岗位,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用满腔热忱展现基层风采。
王敬新:勇救落水者 大爱暖人间
王敬新,男,1967年生,山东单县人,从事餐饮行业,为单县茅草屋饭店老板。
12月15日下午2点10分左右,一辆白色轿车在向阳路由东向西行驶,在经过十字路口时突然失去控制,径直冲进湖水里,乘驾夫妻俩相继逃出持续下沉的车辆,在冰冷的水中挣扎,情况十分危机。正在仙人湖附近路过的王敬新看到后,第一时间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施救,在这危机时刻,王敬新没多想什么,唯有救人这一个念头,因为十二月的河水,已经温度很低了,王敬新穿的衣服较为厚重,给施救带来一些困难。王敬新先后游至落水女子跟前,将其拖住,由于落水女子不停的在水中挣扎,给王敬新的救援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与此同时,同在一辆车上落水的王先生,在水中扶着车身休息了一下也向岸边开始移动,王敬新见状想再次折返,由于刺骨的湖水和之前救援女子时消耗了太多体力,他只能在近岸处的水中,努力将救援绳扔向水中的王先生,多次努力后王先生终于抓住了绳子,众人齐心协助再将王先生拉上岸,等成功将两人救上岸后,王敬新早已经冻得浑身打寒战,由于体力消耗和水中淤泥,王敬新都失去了上岸的力气,上岸后整理了一下自己的东西,默默的离开了现场,当人们再想找人时已不见了踪影。“当时哪有时间想其他的,当时下水时也没感到水有多凉,也不知道危险了,满脑子就想着救人了。”王敬新笑着说。
一场施救温暖了整个单县小城,英雄、好人持续不断的赞扬声在单县每个角落流传开来,这场施救给这个寒冷的冬天带来了温暖。在这场施救中,王敬新不顾个人安危,奋不顾身地跳入深不见底的水中,凭着果敢机智,凭着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精神,两次折返湖中救起了两个鲜活的生命,正是我们社会正能量的真实体现。
李德成:诚信经营爱心小食堂
李德成,52岁,鄄城县旧城镇冯庄村村民。鄄城县古泉街道肖宁街便民自助快餐店老板。平凡夫妻撑起一个邻居般的小店,诚信经营,物美价廉。“随意挑选,吃饱管够”,金字招牌,暖了农民工兄弟的胃,热了大家的泪眼。
8元自助 暖心暖胃
李德成与妻子刘爱英在鄄城县古泉街道肖宁街经营着一家便民自助快餐店,只要不浪费,8块钱就能吃到30个菜。两人都是本分的农民。他们说:“我们不图挣钱,就图能养家糊口,给农民工兄弟行个便利。”
李德成夫妇为人实在,做出的菜品用料足,味道好,价格又实惠,所以,每到中午都会有大批的工人前来吃饭。李德成告诉记者,他没有仔细算过一天能接待多少个顾客,但他知道周边建筑工地上的工人大多数都会来这里吃饭,甚至还有远处工地的工人也会来。有些工人从他2019年营业开始,吃到现在都没换过地方。工人们都称赞李德成夫妇的饭菜,暖胃又暖心,正是他们所期盼的。李德成笑着说:“我就是农民工出身,当然知道他们在劳累了一上午后,最希望能有一个好吃又不贵的地方,安心地吃上饭。这样还能休息一会。附近没有吃饭地方的,就要跑很远的路了。”
由己及人 爱心传递
对于建筑工人来讲,劳累了一上午早已经饥肠辘辘,能吃上一顿美味的饭菜补充体力,是一件最幸福不过的事了。然而,往往便宜的饭菜,只能填饱肚子,要想吃好一点又太贵。“吃一顿饭花十几二十几元,我们大多数人都不舍得,每天只能凑合着吃。”李德成说。2019年,李德成的一双儿女都已长大成人,家里的担子减轻了不少。李德成便和妻子商量辞去建筑工地上的工作,回家做点小生意,够两人开销就行了。思来想去,李德成决定和妻子一起在建筑工地附近开个自助快餐店。
“做了这么多年的农民工,我深知农民工的不易,从一开业,我就把价格压到了最低。”李德成说。8块钱30个菜,炒菜、凉菜、大锅菜都有,馒头、米饭随便吃。李德成的快餐店一开业,就吸引来了大量的工人。他还向工人们保证:“只要物价不上涨,我们就不涨价。”
李德成告诉记者,虽说30个菜随便吃,但是从没有一个人浪费的,他们都是吃多少拿多少,很少有人剩饭。看到他们吃的开心,李德成心里也很是欣慰。
为了节约成本,李德成没有雇佣员工,只有他和妻子两人从早忙到晚。每天天一亮李德成就起床,到菜市场上买新鲜的食材。回到店里后,和妻子一起清洗干净,准备做菜。等30多个菜出锅了,工人们也该陆续来吃饭了。每天都是工人吃饱喝足去上班了,他和妻子才有时间吃饭。身边有不少人问李德成,一天到晚忙活,又赚不了多少钱,图什么呢?李德成说:“我们什么也不图,就想能给农民工兄弟提供一个能吃起饭,吃好饭的地方。”
平凡夫妻撑起一个邻居般的小店。诚信经营,无愧于心,他践行为商之道;物美价廉,一诺千金,他坚守时代信念。细微之处见真章,“随意挑选,吃饱管够”,金字招牌,暖了农民工兄弟的胃,热了大家的泪眼。2021年12月,李德成荣获“中国网事·感动山东”2021年度网络人物称号。
刘艳梅: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刘艳梅,女,1980年生,中共党员,2006年她从东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现为菏泽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一名普通教师,至今在菏泽学院工作已整整十五年。刘艳梅同志在工作上爱岗敬业、认真负责,在家庭中孝老爱亲、无怨无悔,表现突出,成绩可嘉,被授予“山东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第八届全省道德模范——孝老爱亲模范”、“山东省高校最美家庭”、“菏泽市五一劳动奖章”、“菏泽市第二届孝贤之星”等荣誉称号,并光荣地参加了菏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与菏泽学院第三次党代会!
2014年对于刘艳梅来说刻骨铭心,先是她本人被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做了甲状腺全切手术,其父亲又重度脑溢血住院一年多,再就是她患有多年大脑炎后遗症的大哥连续两次癫痫发作住院治疗,生活的车轮接连不断地碾压着她的双肩。但她不等、不攀、不靠,把手术和放化治疗都推到假期做,在术后不久、身体不好的情况下很快又开始了工作。她身患癌症却坚持照顾近似于植物人的父亲、患有癫痫病智障的兄长,为了不耽误白天给学生上课,她选择值夜班照顾父亲,医院成了她的第二个家,拖着未复原的身体,不怕脏不怕累,细致入微地照顾卧床的父亲;她老家单位两头跑,每周上完课就急匆匆回老家照顾父亲和哥哥,忙得像旋转的陀螺,几乎累散了架,但她毫无怨言。
2019年12月6日下午三点她的二胎宝宝降生,殊不知那天上午10点她还站在讲台上给学生上课,可以称得上用生命在工作。
不仅如此,在家庭、经济、身体等多重重压之下,她还学习不辍、潜心钻研,探索出了新颖独到的教学模式,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和科研成绩。多年来她担任《教师口语》《大学语文》等多门课程的负责人和教学工作,发表论文十余篇,参编十二五规划教材《普通话口语训练教程》,成功申报山东省社科联社科普及与应用课题《文化自信视域下##_FORMAT_LT_##水浒传##_FORMAT_GT_##少儿版改编与接受研究》。刘艳梅同志还多次获得省校级各类征文、经典诵读、教学比赛的奖励,如:“山东省师德征文”二等奖、“山东省优秀实践教学成果奖”、2021年“山东省教师诗词讲解大赛”视频类二等奖、菏泽市教育系统“中国梦?新时代?跟党走”百姓宣讲比赛二等奖等。她指导学生参加省校级朗诵、演讲、从业技能大赛也屡获嘉奖,成绩喜人。
多年来,刘艳梅同志把所有的一切扛在肩头,背负困难不低头,始终以笑容温暖旁人,在女儿、母亲、教师等多个角色中,践行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展现出新时代人民教师和共产党员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和师德师风!
联系我时,请说是在《云好人》网站看到的,谢谢!请记住永久网址:http://www.yunhaoren.com